坐落在四川成都金牛区的中汇制药公司新建的科研生产基地,建筑面积近4个足球场大,严格按照GMP标准建造,办公大楼仿照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智能化设计,总公司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可视通讯手段与全国各地的分公司面对面交谈。计算机管理使公司的销售、生产、管理一目了然。
干净整洁、宽敞明亮的中汇制药车间里,符合药品生产GMP标准的生产流水线由华西医科大学设计。防尘和防菌的大玻璃隔离设施随处可见。流水线一头进去的是原料药,经过现代化的新工艺制作,另一头出来的已经是可以直接服用的药品。每时每刻,相当于几十万锅的中草药在同时煮,但参观者看不到一口锅、一根管道。闻不到一丝中草药味,更找不到中药的蛛丝马迹,只见现代化的设备和各种仪器、仪表在自动控制生产流程,确保药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稳定性。
从“神农尝百草”、“黄帝著内经”开始,中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让无数人着迷,也让有些人疑惑。那是因为同样一个方子,在甲人身上特见效,到了乙人身上有可能无效;同样一种中草药,甲地产的与乙地产的疗效会有差异。为何会出现这些现象?中国中医研究院中汇制药公司总裁莫始奎认为,这是由于中药生产远离现代科学技术造成的。西药制造中讲究定量分析,每种化合物都有确切的含量,每种药物都有动物和临床试验数据。中药的制造也应该如此,衡量中药的疗效不能只凭主观观察,更应注重客观指标,只有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古老的中药才能起飞。
公司创办之初,莫始奎就明确指出,以前的中药,常常是千年验方,由我们的祖先一味一味地尝出来的。今天,要按现代科技手段制造中药,就必须讲定量分析,也必须做大量的动物和临床试验。衡量中药的疗效,不能只凭主观观察,更要注重客观指标。
“振兴中药,必须一靠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制造出一流的产品,二靠现代化的管理保障公司的高效运作,三靠现代营销策略抢占国内外市场,”莫始奎强调。
莫始奎说,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国际范围内医药产业都在加速发展高新技术,增强自身竞争实力。他们在开发新药过程中,重视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进行现代化研究,提高其疗效、质量和规范化水平,逐步建立现代化中药研究、开发体系,提高中药产业现代化、规模化水平。
在中汇制药的药品检验室里,可以看到技术人员正在用先进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对药品组方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虽然对其中的道理知之不多,但眼前的一切已与人们头脑里固有的师徒相传的中药作坊相去甚远。古老的中药,在这里插上了现代科技的翅膀。
“中汇的新药开发,一定要坚持走高起点、高科技、有特色的道路。毋庸讳言,现在人们的大部分疾病要靠西医、西药来治疗,中药要异军突起,非突出自己的特色不可。西药治不了或疗效差的,我中药上,”莫始奎说。
在中汇制药大厦里,人们可以看到这座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直接生产经现代化的研究设备开发出的高精尖研究成果,经过一流的中药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用国际一流的进口检验设备进行质量控制。所有新药,都经过大量的病毒、病理试验和临床试验,保证了药品确切的疗效。拿一包中汇出品的中药,外铝箔包装上清楚的文字告诉患者本品的成份与功效,每一种药物的含量都以毫克为单位精确标出,看到这些,人们不能不被这些产品的科技含量所折服。
从北京到上海的中国医药著名专家都被中汇制药在开发植物和天然药物新品种中,瞄准高起点、高科技和有特色的努力和成功折服了。比如,最近投放市场的中汇糖脉康颗粒是治疗糖尿病Ⅱ型的国家级新药。此药在降糖的基础上突出活血化瘀的作用,在治疗并发症方面,具有目前西药降糖药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被列为我国第一个治疗糖尿病中药中的保密品种。“糖脉康颗粒”因其对糖尿病并发症有特殊疗效也被中华医学会列为全国医疗单位“重点推广工程。”
医学界人士分析海外“洋中药”冲击中国本土中药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药材生产管理较为粗放,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水平很低。为抗衡“洋中药”的挑战,中汇制药公司以医药工业企业质量控制和管理规范(GMP)为标准,投资2亿元在四川成都建造了一座年生产能力为50亿元的中国目前最大的中药生产基地,并已于1998年2月中旬全面投产生产糖脉康和痛风定。
莫始奎表示,为最终解决糖尿病和痛风病这类21世纪的“文明病”,中汇制药公司将继续走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发之路,今后每年投入至少1000万元的科研与临床实验经费,与中华医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四川联合大学、华西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和卫生部六大临床药理研究基地等单位的有关科研人员开展合作,通过中西医结合,特别是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科学实验对“糖脉康”和“痛风定”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使“糖脉康”和“痛风定”不仅要造福中国人民,还要让中汇制药成为中国制药业的脊梁,而且还要大规模地向国际市场挺进。